记 者 倪自放
(资料图片)
实习生 胡 婷
“AI孙燕姿”近日火爆出圈。有网民借助AI技术,获取了神似歌手孙燕姿的声音,并借此翻唱了不少歌手的代表作,“AI孙燕姿”的相关话题被推上热搜。孙燕姿发文回应了这一现象,人们赞叹她通透、大气、文笔好的同时,也困惑于AI歌手现象所带来的争议和影响。
翻唱
所谓的“AI孙燕姿”,就是一种通过模型训练和后期处理,用孙燕姿的声音来翻唱其他歌曲的人工智能技术。
“AI孙燕姿”翻唱的大量歌曲在B站等网络平台爆火,这些翻唱的歌曲既保留了孙燕姿柔和清亮的嗓音和独特的唱功优势,又完美契合了原作歌曲的曲调和旋律,听起来流畅悦耳,让很多听众在欣赏《发如雪》《我记得》等传唱度高的歌曲的同时,也找回了已被年轻人视为“冷门歌手”的孙燕姿留下的记忆。
如今,类似的歌曲在社交平台上十分常见。据报道,“AI孙燕姿”翻唱歌曲总数已超过1000首,远超孙燕姿本人出道23年来作品数量的总和。在B站,“AI孙燕姿”翻唱周杰伦歌曲《发如雪》的视频播放量已达220万,翻唱《爱在西元前》《半岛铁盒》等歌曲的视频播放量已超过百万。曾经的两大顶流歌手孙燕姿、周杰伦,也因AI技术实现了所谓的“被联动”。
某音乐平台上有很多播客账号专门上传“AI孙燕姿”的翻唱歌曲,很多播单包含“AI孙燕姿”翻唱的几十到上百首歌曲,播放量最高的播单有500多万次播放。“AI孙燕姿”可以翻唱流行、民谣等多种风格的歌曲,音色与真人几乎没有区别,一些孙燕姿的忠实粉丝感慨:“已经很难分清到底是歌手本人还是AI。”随着“AI孙燕姿”翻唱歌曲的热传,“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”等话题也被推上热搜。
除了正常翻唱周杰伦、许嵩、李健等人的歌曲,很多网民也让“AI孙燕姿”翻唱与本人的风格迥异的歌曲,并享受着这样的翻唱造成的反差感,比如“AI孙燕姿”翻唱陈鸿宇的《理想三旬》、伍佰的《Last Dance》,甚至还有《好汉歌》这样粗犷豪迈的歌曲,无论原唱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,经过孙燕姿声音的一番“洗礼”,歌曲都变得柔美婉转,鲜少有“翻车”的情况。
作为歌手的孙燕姿已经淡出大众视野多年,但如今“AI孙燕姿”却霸占了各大视频平台的音乐区。在技术的驱动下,“AI周杰伦”“AI陈奕迅”“AI林俊杰”等一众AI歌手相继诞生。AI歌手的作品包罗万象,除了风格上的“混搭”,各国歌手也可以打破语言的限制,甚至已故歌手的声音也能重新演绎新作品。
当熟悉的歌手唱起和本人风格完全不同的歌,或者当熟悉的歌曲被其他声音翻唱的时候,人们不免感到十分新奇,当在歌曲中听到已故歌手的声音时,人们又为之感动不已,因此AI歌手翻唱的歌曲受到人们的欢迎。
回应
5月23日,孙燕姿在社交平台上针对“AI孙燕姿”现象做出了回应,她写了一篇名为《我的AI》的短文章来表明自己的态度。
孙燕姿认为,人类无法超越AI已指日可待。从ChatGPT到“AI孙燕姿”,人工智能进军人类文化领域的现象已经初见端倪。我们曾一度认为,人工智能只是冰冷代码的载体和人类指令的执行者,但现在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应用在客观的数字化分析当中,还可以模仿人类在形成思想或观点时所经由的路径,并通过这种模仿达到很好的效果,比如ChatGPT可以写出观点明确、论据丰富的文章。在音乐领域,人工智能现在可以做到逼真地仿照歌手的声音来翻唱其他歌曲,尽管它可能存在没有情绪、没有音调和呼吸等问题,但孙燕姿认为,目前人工智能的这些缺点可能仅仅是一个短时期的问题,总有一天能够得以解决。
其次,孙燕姿还认为,在强大的新技术面前,每个人所需要的事物都有可能被大量炮制,无论一个人是怎样的,他都不是独特的或唯一的,而是可预测的、可定制的。在这样的当下,孙燕姿也摆出了乐观的态度:“此刻,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在吃爆米花、坐在电影院最好的位置上的人。”
孙燕姿回应的可贵之处在于,她能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、普通人的方式去思考一个普通人会关切的问题。回应的第一句话就把自己放在了普通人的位置,她把“日渐凸起的肚子”“孩子们的日常琐事”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烦恼毫不伪装地诉说出来,让网友们感到亲近。她直视当下,如同近邻好友一般冷静地说出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,不乖张,不掩饰,让人们感受到了她的理性与贴心。
孙燕姿的回应里还体现出了一份坦诚与淡然,她承认自己无法比得过“一个每几分钟就推出一张新专辑的人”,但也表明自己不愿亦不必与之一较高下。她不过度关注“AI孙燕姿”的火爆,或许也接纳了网友对自己声音的善意“挪用”。“纵浪大化中,不喜亦不惧。”如此情景,她还是愿意在“无边无际的存在之海中”保持思想纯净,做她自己。
争议
AI歌手的出现是新技术应用在音乐领域里的一种探索和创新,本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,然而,AI歌手的翻唱作品进入市场时,却必须考虑对原作者权益的维护。尽管孙燕姿在回应里没有明确提到“AI孙燕姿”对其声音的克隆是否涉嫌侵权的问题,但AI翻唱背后的确存在一系列争议,值得进一步讨论。
AI歌手创造的利益与音乐人权益之间的模糊地带容易造成纷争。根据业内的说法,AI歌手的使用者若未获得歌曲各个版权方授权,通过模仿歌手表演谋取商业利益,会构成侵权。
在各大平台上,很多AI歌手的翻唱作品为账号拥有者带来巨大的流量,但账号拥有者仅仅利用了AI技术进行合成,而作品呈现出的是知名歌手的声音和歌曲,冲突之处在于声音和歌曲所带来的利益不属于原歌手,而属于技术使用者。况且,AI歌手翻唱歌曲效果如此优越,以至于有粉丝表示,“以后免费听AI好了,不用再去买歌了。”果真如此,AI歌手的兴起必然会对音乐界造成一定的冲击。
《著作权法》第十七条规定,“前款规定以外的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当事人约定;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由制作者享有,但作者享有署名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。”因此,AI歌手的使用者应当考虑音乐人所享有的著作报酬分配权,在上传AI歌手翻唱的音乐人作品时,应当取得他们的许可,并且让渡一部分报酬。但目前从音乐人的反应来看,AI歌手的使用者应该还没有做到这一点。
再者,像是“AI孙燕姿”使用了孙燕姿本人的声音,这是否涉及侵权呢?国浩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粟晓南称:“如果仅仅是音色或者唱腔,本身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。但是在商标法的规定当中,声音可以作为商标来保护。”《民法典》里规定声音保护参照肖像权保护进行,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,“未经肖像权人同意,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、复制、发行、出租、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。”因此,AI歌手的使用者对孙燕姿等歌手的声音使用也应当取得本人的同意,且不能进行故意误导、混淆或者假冒别人的名义等非法使用,以免给声音主体的人身权益、财产权益造成损害。
在AI歌手狂飙突进的大势无法阻挡的背景下,AI技术的使用者需要和歌手进行正式的协商,以分清楚利益的最终归属。规范翻唱歌曲的使用情景和传播情景,才能更好地保护歌手及歌曲创作者的正当权益。
灵韵
从“AI写稿”到“AI绘画”,再到如今“AI孙燕姿”,人工智能步履不停地向人文领域进军。AI歌手的蔚然生长或许能够构筑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音乐生态,甚至有网友猜测:“未来打开音乐软件,第一步是选择歌曲,第二步是选择歌手。”
从部分歌迷的角度来看,横空出世的“AI孙燕姿们”是他们的一种福音,填补了他们苦等新歌、巡演而不得的遗憾。歌迷们可以听到曾经喜欢的歌手以最佳状态时的音色演唱的新歌,这些歌可以包含不同时间里几乎所有的歌,并且都是在歌手的新专辑和演唱会上不可能听到的歌曲。
从歌手、音乐人的角度来看,“AI歌手”翻唱歌曲的生成机制决定了它需要借助歌手的音色,并在众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合成,如果没有歌手独特嗓音的存在,没有音乐人创造的大量优质的歌曲,只靠AI技术是无法凭空生成深入人心的歌曲的,因此,AI时代歌手和音乐人或许会受到一定的压力和冲击,却是无法被取代的。
短时期内AI翻唱或许存在一定的硬性技术问题,但当这些问题被很好地解决以后,AI歌手翻唱的作品和歌手演唱的歌曲就完全相同了吗?本雅明在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》一书中提出了“灵韵”的概念,在他看来,灵韵是事物为彰显自身的独特性而散发的一种微妙的气质,艺术一方面宣称自身的独一无二,另一方面又与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保持一定的距离感。而AI歌手将孙燕姿等人的独特嗓音进行大众化生产,翻唱出的作品缺失了独特性和距离感,这就导致了灵韵的消失。
由此看来,翻唱作品和原作品最大的区别也是最后的区隔就在于灵韵的有无,“AI孙燕姿”炮制的海量歌曲都没法超越既有的存在,它永远无法为我们带来孙燕姿的下一张专辑和下一场演出,但孙燕姿本人可以。只有人创造出的新作品、新演唱才是具有灵韵的,才能让我们无比期待,AI不能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