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我读写中的老毛病——挑刺
泰山翁
(资料图片)
我读写中的老毛病就是——挑刺!
这是我的同事、作家、画家陈相元等泰安县文化馆诸位老师给我诊定的。
七十年代,泰安县文化馆有一个油印的刊物,经常刊登文学爱好者的文章,我是积极撰稿人。那时,陈相元先生正在文化馆工作。我投递的稿件多是反映问题或评论的。记得我写了一篇《评小说“松树屯的年轻人”》。此小说刊登在《文汇报》上。小说通篇不写松树屯的下乡知识青年如何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而是写他们如何搞恋爱、偷瓜吃、整宿打牌乱闹腾。我认为这是对知识青年下乡的抹黑。我还写了一篇《“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”的提法值得商榷》。我认为,堡垒在作战中只是固守而不是冲锋的设施;作为党支部,应该带领党员冲锋陷阵而不是固守等待敌人的进攻。这两篇拙作虽然没有采用,“挑刺”的头衔却戴在了我的头上。县文化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喊我是“好挑刺的人”。
其实,我好挑刺的毛病从上中学就有了。1962年放寒假的时候,我和班主任借了一本《红楼梦》看。当我看到林黛玉写的《咏白海棠》一诗里有“偷来梨蕊三分白,借得梅花一缕魂”两句时就想: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的贵客,很受贾母的宠爱,她要什么会有什么;出面相邀作诗,还不是一呼百应、召之即来吗?怎么还又偷又借的?这是不是作者曹老爷子的笔误啊?
1964年升高一,挑刺的毛病依然没改。高三时,历史老师陈鸿志在讲到“淝水之战”战争性质时,说东晋是正义的,前秦是非正义的。根据毛主席说的“战争是政治的继续”这一论断,我认为,无论是东晋还是前秦,作战都是继续的地主阶级的政治,无论哪一方战胜,都不会解放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。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教科书早有定论,争论无聊。我不同意这一说法,写成论文寄给山东大学历史系请教。山东大学历史系一位郑教授回信表扬我动脑子,并让我求教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李季平老师;我还把论文寄给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。一位张教授回信支持我的观点,并一再嘱咐我考大学时一定要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(详看拙文:《发生在54年前的一场争论》)。
1980年,我从教师岗位调中共泰安县委办公室,1984年调泰安地委(后改市委)某单位。调到更高一级单位工作,我挑刺的毛病不仅没轻反而加重了!当时,全国上下以经济工作为中心,作为地委核心部门、我所在单位必须围绕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开展工作。为了跟上形势,提高自己的水平,我通学了农学院的农村经济管理,还参加了《经济日报》社开办的北京经济函授大学现代经济管理专业学习。
通过这些学习,我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,撰写的带有研究性的经济理论文章经常见诸报刊杂志。其中《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之我见》还被中共中央《求是》杂志《内部文稿》采用。
某日,单位一把手叫我去他办公室,说:“咱两人合写一篇文章怎么样啊?”我说:“主任,我写了您签上您的名字发就行!”主任“呵呵”一笑说:“不好。还是咱两人合写好。”我问主任写什么题目?主任说:“我列了一个提纲,你看看吧。”我接过提纲一看就笑了。提纲题目是《大力推行农田规模化经营》,分三段:一是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;二是突出重点,明确要求;三是加强领导,落实责任。这哪是写理论性的文章的提纲啊?就是领导讲话提纲嘛。主任问我笑啥?我说:“主任,大包干在农村才实行不几年,农民的种田积极性还没充分发挥出来,这时要再把农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经营,可能早了点。就是写了报刊也不会发表。”主任一听就不高兴了,说:“那就算了!”我说:“主任,我写一篇签上您的名字就行!”主任说:“不!不写了!”
第二天,主任在我写的一篇材料上写了三行批语,其中错字四个。我指着这四个错字让同室的同志看了看,同事哈哈大笑了起来。
我把主任想写的《大力推行农田规模化经营》题目,反其道而行之,写了一篇《普遍推行农田规模化经营不宜太快》,很快在一个刊物上发表了。主任也很快看到了。没想到在一次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,主任说:“有的人用公家的稿纸,用上班的时间写稿发表赚稿费,这种现象绝不允许!要想发家致富,离开这里!干个体户去!”
以后的事情就很明白了。在领导身上挑刺还有好下场?!
调到市直一个部门任副职,可得接受教训别乱挑刺了吧?真是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!临退休之时,又挑大名人的刺了!这次挑的是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老先生的刺!
厉以宁先生在2000年12 月6 日《经济参考报》第5版上刊登了一篇<<畅谈我国经济热点>>一文。文章开头,厉老写道:“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能抵挡得住外商的大举进入”。我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。我认为:
一、“外商的大举进入”抵挡不住;
二、抵挡无益;
三、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只有竞争,特别是与强大的对手竞争,才能提高强大的竞争力;
四、目前,大举进入我国的外商举办的工商企业,只要合法经营,依法纳税,有利就业,促进我国经济发展,就应该视作是中国的企业。它们不会对中国的经济构成威胁,也不是对中国经济的侵略,而是一种贡献。
我写成论文给《经济参考报》寄去,报社很快回信说已转厉老。
一位很知己的文友对我说:“我支持挑刺!社会需要挑刺!国家需要挑刺!现在缺乏的就是挑刺的人!”还说:“米国总统经常把挑刺的人邀请到总统府,好吃好喝好住,还重奖挑刺最厉害、最准确的那些人呢!”
听后惊得我差点掉下下巴!米帝真是奇葩的国家!
泰山翁,原名李继政,大学本科;泰安市退休干部。七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;先后发表经济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57篇,其中国家级刊物采用21篇;中共中央办公厅《求是》杂志《内部文稿》发表5篇。多篇论文被资料性刊物转载或收编。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。小说《庞三 庞三》获2014年全国“文华杯”小说大赛三等奖,小说《刘信买房》被收入《2016年齐鲁文学作品年展》》,小说《酒陪自话》获全国首届联盟杯征文人气奖一等奖。近年转向杂文和散文的写作。著有《文革日记》《耕耘与收获》《泰山翁说》等书。
壹点号 侯保军,山东作协会员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