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河南省三门峡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(下简称“支队”)持续强化服务意识,始终秉持“市场至上、服务为本”的理念,寓执法于服务之中,以强化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“三段服务”为着力点,全面深入开展文旅市场各行业领域执法行动,让执法有“力度”更有“温度”。
风险告知走在先事前监管是关键
针对文化旅游市场种类繁多、辐射面广的实际,支队坚持主动靠前,将服务关口前移,开展动态风险预警。制定处置方案,对发现的违法迹象,第一时间责令改正,堵塞漏洞。认真梳理制定文化、文物、出版、广播电视、电影、旅游六大领域《行政相对人违法风险点及防控措施》,依托微信公众号、局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广而告之,提高民众知晓率。持续开展文化市场普法宣传,通过印发《民法典》《行政处罚法》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违法风险点告知书》等普法宣传手册,开展12·4法制宣传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,帮助企业牢固树立守法经营理念。
【资料图】
定期开展经营业主交流座谈会,执法人员现场进行政策解答、法规解读,制定方案,系统帮带,实施精准帮扶,开设服务热线,随时为经营业主法律法规问题提供咨询。定期拍摄《服务型执法》小视频、典型案例,组织参加全市服务型执法案例表演,通过交流探讨,提升企业预判预防能力。
近年来,电竞宾馆、密室逃脱、剧本杀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,作为新兴业态虽未明确纳入管辖范畴,但从行业涉及和长远角度出发,支队事先对辖区此类经营单位下发行政指导建议书21份次,引导和教育相关场所及从业人员守法经营,对可能违反的情形进行事前告知并进行行政指导,避免违规现象发生,规范新兴行业市场秩序,获得相对人的赞许,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。
执法说理不说教 文化执法显温度
支队认真落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,通过讲清事理、讲透法理、讲明道理,消除行政相对人对执法检查和处理处罚的抵触情绪,有效化解矛盾,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的经营业主的实际困难。对于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处罚,摒弃为办案而办案的思维,不以罚款为目的,防止“以罚代教、以罚代管”,采取行政指导、建议、提醒、劝告等释法说理工作方法,通过案例剖析,深入讲解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,促使经营业主知错就改。
在近两年对某KTV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案件中,支队考虑到受疫情影响,娱乐场所经营困难罚款难以一次性足额缴齐,在征询被处罚人意见后,积极帮其申请分期缴纳罚款,使得被处罚人缴款压力不集中,也能继续营业有收入缓冲,该案得以顺利办结。此类情况的案件目前已办理2起。
此外,支队聚焦举报投诉案件,坚持“换位思考”,特别是对一些情绪激动者,注意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,努力化解举报者的怨气和愤怒,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,暂时不能解决的留下联系方式,待处理妥当后在第一时间回复对方,确保群众诉求“事事有回应,件件有着落”。
执法回访暖人心,事后监管强服务
目前,支队建立行政相对人定点联系制度,采取检查回访和不定期上门走访等形式,对违法主体跟踪服务。及时了解企业在行政处罚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企业的经营情况、需求,有针对性送政策、送法律、送服务,加强帮扶指导,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经营,自觉杜绝违法违规行为。
精准执法更科学,监管机制更健全
同时,支队积极建立健全科学的随机抽查机制,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事中事后监管行为,强化市场主体自律和社会监督,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提高监管效率,激发市场活力。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(河南),推行“双随机+信用分类”监管模式,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结果,合理确定、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,不断提高执法精准度。
近年来,支队通过互联网+平台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30余次,其中开展部门联合检查4次,共出动执法人员116人次,检查经营单位157家次;通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18次,共出动执法人员416人次,检查经营单位164家次。按照“谁检查、谁录入、谁公开”的原则开展抽查工作,及时做好抽查结果记录,并在行政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检查情况,确保随机抽查过程的公平、公正、公开和规范。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行为,依法依规办理,及时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,接受社会监督。
关键词: